2021-2-18 18:51
月色不夠溫柔
場館建設——“冰絲帶”裏的燈光亮起來
時光荏苒,日月如梭。轉眼,北京冬奧組委在籌辦冬奧會的路上已經砥礪前行了5年。根據籌辦工作進展和實際需要,北京冬奧組委不斷完善組委會組織機構,由最初的9個部門和2個運行中心,到現時組建了27個內設工作機构。組委會依靠實幹精神,扎實推進各項工作,冬奧會正在從藍圖逐漸變為現實。
場館建設——“冰絲帶”裏的燈光亮起來
就在幾天前,國家速滑館“冰絲帶”——這座北京冬奧會標誌性新建場館比賽大廳照明第一次亮起來。水泥地面揭去了黑色保護膜,場館整體視覺煥然一新。
在亮堂的國家速滑館內,北京國家速滑館經營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、董事長武曉南蹲在顏色發青的水泥地面上感慨萬分,他腦子裏閃現出“冰絲帶”從無到有的畫面,挖土方、打基礎、正負零、混凝土主體結構完成、內部結構建造、拉鋼索、曲面幕牆系統安裝,從2019年年底“冰絲帶”展露亮麗外形,到現在場館比賽照明正式通電,千餘個日日夜夜,凝結了他和他的同事以及數以千計的施工人員的無數心血。
武曉南憧憬著明天。在他的脚下,1.2萬平方米的水泥地面平整度誤差最大不超過5毫米,水泥下麵是連接長度超過120公里的製冷管線。說到製冷,國家速滑館將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科技,也是冬奧會場館首個提出採用這項科技的場館,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。此舉起到了帶動作用,北京冬奧會北京賽區15塊冰面中,7塊將採用二氧化碳科技制冰。
但同樣是二氧化碳制冰,國家速滑館的難度非其他場館可比。1.2萬平方米的制冰不是簡單的面積疊加,需要解决此前沒有遇到過的難題,其中冰場結構和冰場二氧化碳製冷系統,在12月11日還獲得了國家專利局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。所以真正實現這塊巨大的冰面,挑戰也是巨大的。
據北京冬奧組委相關負責人介紹,經過不懈努力,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。在北京賽區,首鋼滑雪大跳臺完工並舉辦了國際雪聯世界盃比賽,國家游泳中心完成全冰面測試並舉辦了全國青少年冰壺公開賽,國家體育館、首都體育館等現有場館改造加快推進。
在延慶賽區,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競速賽道及供水、供電、索道、造雪等配套設施全